首页 > 酒店新闻 > 公司新闻

AGGAME·(中国区)集团官方网站|乾隆御制火枪拍卖,这十件国宝流落海外你知道不

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7:48:00    次浏览

10月9日,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上一杆乾隆御制火枪受到海内外大量注目,这是大清著名收藏家乾隆爷众多的私家珍藏火枪之一,估价高达150万英镑,按当前汇率折合人民币近1238万。 眼看自家国宝在别国拍卖,不禁眼红起那一批一批流落海外的文物。事实上,我国的文物主要有四大流失时期:鸦片战争后、二战、建国前三十年、改革开放后。 我国文物流失不仅时间跨越了一个多世纪,数量也很惊人。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,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、日本、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,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,精品达几十万件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,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7万件,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。 像世界有名的大英帝国博物馆、卢浮宫等,都收藏有大量我国文物。那么,究竟我们有哪些国宝级文物流失海外呢?且一一道来。一,《女史箴图》 简介:中国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名作,历代宫廷收藏珍宝。是针对当时张华收集的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事迹写成的九段《女史箴》而分段作出的画,原画12段,现存9段。价值:顾恺之笔法精妙,本人是六朝四大家、中国古代著名画家。此图描写了古代宫廷妇女的节义行为,是标榜封建'女德'的作品,对研究东晋的重要参考文物,也是传世孤本,价值不可估量。故宫现存宋代摹本,水平远逊原本。 流失:1900年,八国联军焚烧颐和园之际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,后存大英博物馆。二,《丧乱贴》 简介: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作品的摹本。价值: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唐代摹本;“书圣”王羲之书法享誉古今,受到历代书法大家和文人墨客及收藏家的无限推崇。 流失:相传是唐代日本鉴真大师东渡回国带回日本,事在唐玄宗时期。三,敦煌壁画 简介:是我国乃至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,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在壁画上的反映。价值: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、佛教、绘画艺术的重要参考。流失:19世纪末20世纪初,争夺中国新疆和西藏的英国和俄国派出探险队,足迹遍布新疆、西藏、甘肃、蒙古,这些探险队员发现了敦煌石窟,利诱当地人协助偷盗、转运这些文物,余秋雨先生的《道士塔》说的就是这些事儿。四,曜变天目茶碗 简介:南宋时期福建建安水吉窑出品的一种黑釉建盏。价值:两宋发达瓷窑制品的杰作,传世孤品。流失:南宋晚期或者元朝、明朝中前期传入日本,据说只有两只,一只被织田信长所得,后毁于本能寺之变;另一只被德川家康所得,现珍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。 五,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简介:唐朝的一种镶嵌质地乐器。价值:传世唯一的五弦琵琶,一般都是四弦琵琶;传入日本后成为天皇的御用物品。流失:唐玄宗时期流入日本,成为圣武天皇御用宝物,他死后将它进献给了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,现收藏于日本奈良市宫内厅正仓院北院。六,昭陵六骏之飒露紫 简介:唐太宗李世民陵寝昭陵前的浮雕,飒露紫是唐太宗有名的六大坐骑之一,当时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大战,飒露紫身中敌箭不倒,把李世民驮回本营后倒毙,石屏刻的就是帐下大将丘行恭为飒露紫拔下身上的箭的情景。昭陵六骏由六块高约 170 厘米、宽 200 厘米的长方形石灰岩雕刻而成。六骏是:拳毛娲、飒露紫与丘行恭、什伐赤、特勒骠、青骓、白蹄乌。价值:飒露是突厥语,是领袖的荣誉性称号,既彰显了唐太宗的丰功伟绩,又显示了当时唐帝国深得周边少数民族拥护;也是中国古代著名帝王传世故事的反映;相传为当时充当营山陵使的工部尚书、著名画家阎立本起稿,由筑陵石工中的高手雕刻。 流失:1914年,美国人毕士博勾结北京古董商赵鹤舫将“飒露紫”以15万美元(按购买力折合当今大约一亿美元左右)盗卖出国,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。七,《五色鹦鹉图》 简介:北宋著名书法家、画家、词人徽宗皇帝代表作之一。图绘折枝杏花两枝,枝头栖五色鹦鹉一只。价值:画技高超,徽宗皇帝花鸟画水平的反映,画幅的右侧有徽宗皇帝瘦金体书诗序并诗,乾隆皇帝珍藏品。流失:1860年“火烧圆明园”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,1933年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,现藏此馆。八,《金刚经》 简介:印度大乘佛教传入中国的译本。价值:唐咸通九年即868年版精美印刷的版本,现存最早、最精准的《金刚经》。流失:《金刚经》后收藏于敦煌第17窟藏经洞中,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骗取,曾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,现藏大英图书馆。九,《永乐大典》 简介:明朝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丛书。价值: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,全书22,937卷(目录占60卷),11095册,约3.7亿字,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,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。流失:《永乐大典》国内正本或说毁于明末战乱,或说成为殉葬品,下落不明。副本流散不定,现存较多的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45卷正本《永乐大典》。十,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[yǒu] 简介:清朝皇家酒器,青玉雕成。价值:皇家玉质御物;雕刻技艺精湛。按香港拍卖的西周青铜卣2300万港元来看,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价值应是它的十倍以上。流失:原收藏于圆明园,1860年10月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英军第六十七兵团的上尉军官阿瑟·朱尔斯·罗伯森从圆明园中抢走。1863年,罗伯森因为霍乱病死在 上海的驻地孔子军营。两件文物后来一直为他的家庭收藏至今。原定于2012年11月8日在英国邦瀚斯拍卖,后因负面效应取消。看着这些流失的国宝,是让每个国人倍感痛心的事。那么怎么才能让这些国宝归国呢,目前国际上可借鉴的最好经验就是通过交涉、谈判追回。最后,希望这些国宝最后都能回家。